人間佛教的性別觀:當印順遇上聖嚴

一、前言

本文將從敘事理論面向探析印順(1906-2005)與聖嚴(1931-2009)兩位異年層、同世代的人間佛教倡導者之性別概念。印順曾受太虛(1890-1947)人生佛教啟發,而立論「諸佛皆在人間成佛」的「人間佛教」。聖嚴,亦受太虛、印順影響,提議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淨土」的人間終極關懷。人間成佛思想的提出,在解嚴時期以後,人間佛教思潮陸續被台灣佛教各大團體實踐;數十年前的台灣性別平權意識,同樣隨著女權運動興起,再度撩起一股佛教社會兩性平等的火苗。1980年代,仍不廣泛被社會大眾熟知的聖嚴,曾經以普遍被認為僧團內「女卑男尊」的「八敬法」議題,請問印順的觀點,印順從佛性平等立場給予回應。兩位影響當代社會深遠的大師級人物,曾就「八敬法」彼此有過筆墨接觸,[1]卻未對人間佛教性別觀進行解構與詮釋性的敘事。因此,本文冀望以兩位漢傳佛教當代大師著作裡,梳理出人間佛教的性別概念。

本文所謂的解構與詮釋性的敘事,是以「大丈夫」為距焦的境域。普遍皆知,佛教稱女性剃髮出家,即擺脫世俗女人——姊、妹——稱謂,或女性形相看待,取代之地是「兄、弟」、「丈夫相」的男性化語詞。如此就「鬚髮」形式作為認同表徵,難免產生混淆情境,歸根究底仍然無法脫離父權社會裡女性隸屬「附庸」的窠臼。性別平等領域敘事,並非藉由「暫時接受『男性化』的狀態」[2],來抑制女性的本能或抹殺男性陽剛的特質;而是寄與藉由印順與聖嚴之間的對話,讓女性從「身體——心理」矛盾中解放,如實地認同「女人形象」,接受與生俱來的陰柔特質。男性亦不因日益高漲的女權主義,使自己錯植位置,退化本俱的行動力與企圖心。所以,本文的提出,企圖藉由敘事學理論,倡議「眾生平等」和「實相無相」的教說。最後,期望促使人間佛教性別觀的提倡,得以在和合、無諍中獲得昇華。



[1] 今日中國的佛教界中,真能深入佛法核心的,並且真能從佛法的根本精神及歷史線索上做考察分析的人,印順長老算是一人。所以我將我對八敬法的困惑感觸,寫信請教印老,非常欣喜地,他老人家的看法竟與我的想法相近,而且他的看法比我明朗深切得多,他的回信中說:座下為今後建僧計,提及八敬法,印以為不必過分重視。從好處說,八敬法為對女眾之嚴加管教,從壞處說,反使真心為道之女眾,自慚形穢而雌伏……考釋尊律制,因事而制,從不預擬規章,而八敬法則與此原則相悖……此等事,印固欲深論,為日後計,當重視平等性。參閱釋聖嚴 2005a,頁185-186

[2] 趙庭輝 2010,頁3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hmy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